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 >

光谷NEWS丨孩子看牙的五大误区你中招了吗?

来源:武汉第一口腔  点击:

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、见到陌生人、接触到陌生器具,都容易让孩子感到紧张。尤其对于看医生,更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。成年人可能控制得住自己的紧张和害怕,但孩子是天真直白的,这些情绪丝毫不会掩藏。在影响孩子配合看牙的因素中,年龄、天生气质、过往治疗经历以及牙齿疾病严重程度都是会显著影响孩子配合度的。光谷院区柳捷医生提醒家长们带孩子看牙要避开如下几个误区。


01
能一次搞定就一次搞定,让孩子坚持一下

很多家长发现孩子蛀牙了非常着急,第一次看牙医就希望医生一口气能补完多颗蛀牙。对于成年人,也许能够坚持张开嘴巴1~2小时(但会嘴巴酸的要命甚至下巴脱臼哦),对于孩子其实想也别想(除非做全麻)。



02
孩子牙不疼就不用来看牙

如果在孩子牙齿情况不紧急时,医生可能会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治疗项目的编排,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带孩子体验熟悉各项口腔操作。治疗由易到难依次为:口腔检查、涂氟;窝沟封闭、洗牙;补牙;牙髓治疗、拔牙。当然,如果孩子已经牙疼了,发生了紧急的情况,迫于无奈需要马上做治疗,这时再要顾及孩子的感受往往就很难两全。所以,从预防做起,每三个月到半年带孩子看牙,是很重要的。



03
内心紧张的家长能让孩子不紧张

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看到,一个害怕看牙的孩子背后,往往有一位焦虑的家长,家长的焦虑也会反过来加重孩子的恐慌和害怕。尤其孩子对母亲的情绪非常之敏感,有时孩子刚来还不适应有点畏缩,妈妈开始着急,孩子更加闪躲,妈妈更着急、嗓门更大,孩子更紧张、更害怕,负面情绪互相放大,最终大家都不愉快。


当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,他通过观察父母的反应来判断环境是否安全。如果他感受到父母是放松的、愉悦的,孩子也就会有安全感,那他也会慢慢放松下来,对这个环境开始探索。如果父母是紧张的、焦虑的,孩子也能够十分敏锐地捕捉到父母的负面情绪,于是对环境的判断为不安全的,会害怕。


家长们在想起要带孩子去看牙时,你是否会感到很紧张很焦虑?你是否会眉头紧锁?你和孩子讲要去看牙这件事时,是轻松愉快的,还是透露出紧张的?家长的反应会被孩子接收到,不仅是语言的信息,更多非语言的信息,比如肢体动作、语音语调、情绪,都会让孩子感受到:看牙是件可怕的事情。所以,家长们首先要让自己放松下来,再和孩子沟通。




04
医生和孩子沟通或治疗时,家长在一旁七嘴八舌地”帮忙”

当好几个人围着孩子七嘴八舌时,这效果堪比立体声环绕音响——吵得不得了。孩子于是就决定谁的话也不听,自己玩自己的。而且当一个孩子已经十分紧张时,身边围着许多人反而会加重他的紧张,他就身处在压力源中心。家长在诊室内宜扮演一面“微笑的背景墙”,用微笑鼓励孩子,不说话、不引导、尊重医生的建议。如果家长没忍住插话,助手可能会小声提醒您,也希望您能谅解。




05
使用负面暗示的语言

常见的负面暗示的语言包括“不要害怕”、“不疼的”、“不会打针”。对于我们的大脑来说,我们只会听到“不”后面的信息,也就是说,大脑接受到的信息是“要害怕”、“会疼的”、“会打针”。于是孩子们就加剧了害怕。


我们应当使用更多正面引导的语言,比如家长和医护人员多多进行微笑鼓励和安慰:“放松,嘴巴张得像河马一样大大的,很棒哦!”医生也会将描述性鼓励结合正强化来做,对孩子每一步配合进行奖励,家长在旁边也可以和医生一起给小朋友加油打气,相信孩子能在看牙“游戏”中得到更多的能量。



希望家长在孩子看牙前能积极配合我们的医护人员做好充分的沟通,您的支持是成功的一半!


分享到:

End

免费咨询在线解疑释惑

预约医生博士团队坐诊